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4-28
木版年画制作
乡村艺术写生
后沟古村,作为黄土高原农耕文明的缩影,被誉为北方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和“农耕桃源”。庙宇星罗棋布,观音堂、关帝庙、真武庙、文昌阁、魁星楼等,与村庄居住功能完美融合,在全国亦属罕见。
后沟村民搬到新村后,住上楼房,古村景区有了更大的腾挪空间。一些房屋被改造成展厅、博物馆或民宿,一些院落改造成为手工作坊或非遗工坊。目前,后沟古村已经拥有元庆隆老陈醋、木版年画、东哥微雕、拓印研学、太行剪纸等多种非遗项目。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历史的智慧。这些非遗项目进驻后沟,给搬迁后的古村景区注入了活力,游客不仅可观赏村中古朴风貌,触摸到岁月的痕迹,感受古老村庄的静谧和祥和,还能近距离看非遗项目,甚至可以自己动手实践,体验非遗项目的神奇魅力。位于村东美食广场的老四年画铺,2024年5月入驻后沟村。晋中木版年画有近800年历史,通过晋商传遍全国。
老四年画铺成立于2017年,老四原名石庆英,退休后与丈夫专注收集、传播、推广木版年画,入驻后沟后,传承制作非遗木版年画。“我很喜欢后沟,越挖掘越明白老祖宗的智慧,别看后沟村子不大,但蕴藏的民间文化多样,给我创作提供了源泉,我们要让这些记忆延续下去。”老四喜欢和每一个来访的游客聊天,仿佛开了一扇窗,视野愈发开阔,思考更加深远。
从事微缩景观制作的王旭东是中国民协彩灯专委会设计师。如今,他修复了后沟的两座院子,收拾得井井有条,集展览、制作、民宿为一体,院中花团锦簇,蔬果丰盛,令人流连忘返。
后沟民居依地势而建,年画铺和微雕工坊相隔不远,在村东,背靠山崖,前有河水淙淙,远处土垣上绿树葱郁,幽静中别有趣味。往前走不远,就是文昌阁,不时有人在安静作画,或油画或水墨,或素描或水粉,勾勒着古村晨昏,渲染着后沟风韵。
在村西一处宅院中,有个太行剪纸工作室。民间剪纸艺术大师张志强被誉为“铰花儿后生”,左权县龙泉乡人,从事手工剪纸技艺30余年,他是左权县第一批县级非遗项目剪纸代表传承人,代表作有《戏曲脸谱》《十二生肖》《驮粮赶集》等。他学过国画、书法、油画,练就了脱稿盲剪这一绝活。白纸一卷,剪刀一把,包里一放,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当”,他边剪边创作,作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颇受欢迎。
这些非遗手艺人,不仅为后沟增添了文化内涵,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走在这里,可以遇到醋坊、酒坊、豆腐坊,可以看到一些生动鲜活的非遗产品,身处其中,自然风光与民间艺术相得益彰,有一种想慢下来、留下来的感觉。这不正是农文旅融合,怡然见晋中的最好诠释?
文/图 周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