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5-01
春天里的左权县麻田镇泽城村,桃花盛开、柳枝新绿,古老的石头房屋与历经沧桑的老树相得益彰,一山一水、一树一木、一院一石,蕴藏着无尽的美感与灵秀。
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4月26日至27日,省委书记唐登杰深入我市,就春耕春灌、乡村振兴等进行调研。在泽城村,唐登杰看望脱贫群众和驻村工作队员,察看村集体运营的水电站,勉励当地依托自然资源禀赋,扎实推进写生、核桃、光伏、水电等特色产业发展,用好以工代赈等政策,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设美好幸福家园。
“绿水青山,民俗古朴。守着这么好的景色,不做些文章太可惜!”泽城村党支部书记赵富生仍记得,几年前一名来村里旅游的背包客这样说道。
2021年5月,左权县和国际水彩协会进行战略合作,在泽城挂牌成立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着力打造全国十大写生基地之一,实现“山水—写生—消费—产业”的全链条发展,旅游的客人来了、写生的学生来了,世世代代的农民当起了生意人,这个传统老村也打开了一扇连通世界的七彩之窗。
在泽城村400余年的老槐树旁,老树咖啡,环境古朴。“现在,咖啡馆已成为写生学生的一个打卡点。”咖啡馆工作人员赵伟红笑着说道,“旺季时,一天能卖出上百杯咖啡,营业额将近2000元。”赵伟红是老树咖啡馆工作人员,也是泽城村村民,她原来经营一家理发店,但随着村里人口减少,理发店难以为继。写生基地建成后,她在这里就了业,过上了在家门口“挣工资”的新生活。
如今,在泽城村写生驿站工作的本地村民有40余人,有的在后厨、有的做保洁、有的当销售。还有不少村民在政府补贴支持下,把小院收拾出来开起了民宿。整个村庄,都围绕“写生”服务做起了文章。
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为乡村带来兴旺的人气,丰富的业态应运而生。画材店、文创店、清吧、餐吧、VR体验馆、冷饮店等现代消费业态,都在吸引客人停下来、住下来。
“现在来村里旅游的人多了,民宿生意好了,客人不仅住宿,还专吃农家饭菜,走的时候还得带点土特产。我每年经营民宿能收入五六万元,现在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泽城村民宿老板高永华高兴地向记者介绍,不久前,他把自家闲置的4间房改造成了特色民宿,开业以来,游客络绎不绝,收入逐年增长,一家人幸福感越来越强。
目前,泽城村已与95所高等院校和134所艺术机构长期合作,成为北方地区国际影响力最广泛的综合性写生基地。在泽城村,生活与艺术在画中交融,绿水青山正在转化为金山银山。
一业兴,百业旺。泽城村还积极发展核桃、水电、光伏等乡村产业,持续带动集体增收、村民致富,实现产业振兴。作为中国核桃之乡的左权县,地理标志产品“左权绵核桃”备受外界赞誉。泽城村是全县核桃种植中心片区,种植面积1600亩。近年来,该村采取“龙头企业+托管组织+农户”模式,高效推进全村核桃良种托管服务。
“我们与左权县麻田顺康天然农产品有限公司签订托管协议,公司全面负责核桃的种植管理、托底收购和对外销售等问题,通过集约化、专业化管护,品种、种植等各个环节都得到改良,种植户在解放双手的同时,实现产品统一销售,知名度和附加值得到提高,亩均收入相比托管前增收350元。”赵富生介绍。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为了拓宽增收渠道,泽城村充分利用水量充沛的资源优势,与水利部门联合,投资1688万元在上游清漳河干流建设起水力发电站,成立了兴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蓄水发电,真正实现资产到村、效益到村,年收入可增加50余万元,带动4个脱贫户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
如今的泽城村,街巷变景区、小院变民宿、农民变工人、山水变黄金,已成为一个产业集聚、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样板村。“我们将一任接着一任干,因地制宜发展山水田村生态,让绿色效益加速转化;一处接着一处看,表里如一提升自然人文颜值,让美丽乡村恒久入画。”赵富生充满信心地说。
记者 张子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