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毓芳
晨曦微露,太谷区的街巷刚从沉睡中舒眉展眼,环卫局办公室的灯光已抢先与晨光撞了个满怀。田毓芳,晋中市“同心圆”宣讲团宣讲员,一名环卫系统的基层工作者,她总把生活的忙碌揉进热忱里,身影在案牍与街巷间来回穿梭。宣讲台上,她的声音带着对环卫事业的透彻理解,既坚定又暖人。
宣讲,在扫帚扫过的街巷里扎根
田毓芳的宣讲从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把根深深扎在环卫一线的泥土里。她的故事,藏在无数次社区走访的脚步里,浸在街巷巡查的目光中。一次垃圾分类宣讲,面对居民“太麻烦”的抱怨,她没有照本宣科。只见她从容地拿起一个玉米棒:“阿姨,吃完该扔哪儿?”得到“厨余垃圾”的回答后,她清晰演示:“玉米芯是厨余,但这层薄外衣属于其他垃圾。咱们多‘看一眼’、顺手‘分一下’,源头分清,后端处理就会更高效,环境负担就轻了!您说是不是比混在一起强?”几句利落话,把抽象的规定拆成了手边的小事,牢骚慢慢变成了点头。田毓芳常说:“我记在本子上的每一条民情,都是宣讲稿里最有力的论据。”
热爱,在深夜的台灯下熬出光
对宣讲的热乎劲儿,总在生活与工作的缝隙里倔强生长。白天,她埋首繁杂报表,也牵挂家里琐事;夜深了,等孩子睡熟,台灯才亮起她的“第二战场”——讲稿被改得密密麻麻,字句在反复念叨中磨得发亮。如何将“奋斗者”的宣讲走进每个环卫工人的心田?在一次勤务保障中,有一幕让她久久难以忘怀。那天大雨如注,而太谷区古城区保洁员康晓蓉阿姨为了确保勤务顺利,即便是满地污秽,仍然毫不犹豫走入雨中,俯下身一次次徒手掏着下水道里的杂物。雨水很快打湿了她的全身,但她眼神专注,仿佛周围的风雨都不存在。那一刻,田毓芳被康晓蓉佝偻的背影深深打动,她说:“这不就是我们环卫工人将平凡化为不凡的生动注解吗?这不就是奋斗者最美的身影吗?”也正是这次遇见,田毓芳把康晓蓉的身影写进了自己的讲稿中。“办公室工作虽不挥扫帚,却是在用智慧、责任为城市‘脸面’描底色,这就是最深沉、最具体的爱国! 这份在日常里熬出来的热爱,一到宣讲时,就成了眼里挡不住的光。”田毓芳如是说。
坚守,在平凡里写就不凡
从社区讲台到比赛舞台,从讲述环卫点滴到推广垃圾分类、抒发家国情怀,田毓芳的宣讲路,是将生活热爱淬炼升华的征途,也谱写着平凡劳动者的不凡宣言。她的宣讲,因真实而有力,因扎根泥土而深入人心。
田毓芳以扫帚为笔,写下责任担当;以街巷为卷,记录文明足迹;以声音为墨,传递橙衣劳动者的心声。她用行动印证:“平凡的坚守与热爱的传扬交织,便是照亮人间最温暖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