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民生

亮剑卷峪沟 光耀满乾坤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8-02

7月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批抗战题材影视作品将重播,其中就包括电视剧《亮剑》。上映20年,这部被誉为“军事剧的天花板”的电视剧,网络播放量总量超10亿次,电视台重播超3000次。

《亮剑》开篇字幕:“……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于晋中某地区遭日军合围,为掩护师机关及野战医院转移,八路军第三八六旅、决死一纵队各一部,在苍云岭主阵地的三个山头上,与日军3000多人展开激战。八路军连续发起了13次攻击,与日军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这场战斗的原型,被认为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卷峪沟阻击战。

卷峪沟阻击战发生在昔阳县沾尚镇卷峪沟一带,我军在羊儿岭、车道沟等地构筑工事,以少胜多,成功抵御日军3000余人多路合围,为首脑机关和后方医院安全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

1940年夏,在敌后战场上,随着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发展,也由于当时中国出现了空前的投降危险与抗战困难,1940年8月至翌年1月,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军的进攻。随着战役的展开,陆续参战的部队达到105个团20余万人,这就是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

8月20日,“百团大战”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8月30日,参加正太路西段破击战的第三八六旅一部在返回和顺马坊一带时,发现一路日军经寿阳向昔阳进犯,立即进行阻击。

此时,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前指、第一二九师师直机关和后方医院转移到昔阳县沾尚镇卷峪沟村以南一带,情况相当危急,左翼纵队总指挥周希汉接到命令:“死守阵地,掩护师指挥所和伤员转移。”他迅速部署:第三十八团占领红崖一带的高地,第十六团占领羊儿岭和上岩等高地,构筑工事,坚守阵地进行阻击。

“9月2日凌晨,转移到松塔东南13公里左右之上瑶岩、羊儿岭、红崖、上葫芦把一线高地时,发现我右翼马坊至京上一线,左翼(前)卷峪沟至安丰一线,两条山沟里火光一片,烟雾弥漫,人喊马嘶……”周希汉晚年回忆。

日军在飞机、炮火配合下,向我方阵地轮番轰炸。战斗异常激烈,连续发起攻击与反攻击多达13次,双方展开大规模白刃战。经过两个小时激战,日军从羊儿岭溃退下去。我军将主阵地夺回,敌人见势不妙,甚至施放毒气、飞机低空轰炸扫射……卷峪沟阻击战,从凌晨6时30分打响,一直到晚9时30分结束,整整持续了15个小时,共毙伤敌人200余人。

刘伯承在总结正太战役时,表扬卷峪沟参战部队“坚决、勇敢、机动、灵活”,起到了掩护首脑机关转移的重要作用,并使左、右冀得以安全转移。战斗结束后,北方局书记杨尚昆、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罗瑞卿等首长亲临第十六团驻地慰问,盛赞部队英勇顽强。

自大战开始,周希汉不敢合眼,彻夜失眠,他眼睛发炎,“红肿得像两个烂桃子似的”,9月7日拂晓打完榆社双峰伏击战后,他“眼睛肿得走路要人扶”,才被送到战地医院去治疗。这位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在“百团大战”中的卓越表现,赢得了“军中赵子龙”的美誉。

当年,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等率师部机关到了卷峪沟村,指挥战斗,由于军事情况紧急,只住了两晚就离开。虽然只是短暂停留,但卷峪沟的村民一直以此为荣,铭记于心。

卷峪沟村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部旧址位于村中心,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共有7间房、7眼窑洞。

卷峪沟阻击战白刃战战场在现在的车道沟村南,龙天庙已颓圮的外墙上,依然可以看到枪炮留下的弹痕。眺望四周,苍松翠柏傲立挺拔,无数战士曾在此浴血奋战,血洒太行,英魂长存。

每到清明,当地百姓都会上山祭奠,追忆战争场景,追思英烈忠魂。他们表示,一定会铭记那段历史,赓续红色基因,挖掘红色文化,讲好“亮剑”故事。

记者 周俊芳 通讯员 张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