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10-31

太重集团榆次液压工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记者 曹伟 摄

安泰集团生产车间 记者 程婧 摄

玻璃器皿 记者 程婧 摄
全球棉纺纱锭总量的四分之一,来自“经纬”;
“榆液”品牌已成为行业标杆,其标准被纳入国家标准和高校教材;
全国最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在昔阳扎根……
“十四五”以来,我市紧扣省委、省政府制造业振兴升级部署,坚持“链式”与“镇兴”双轮驱动,以产业链之“强”夯实发展根基,以专业镇之“特”塑造竞争优势,推动形成“一企带一链、一链兴一片”的发展格局,奋力将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链式发展 锻造绿色低碳新名片
来到山西安泰精品钢深加工“零碳”产业园,机器轰鸣、热浪扑面。
通红的钢坯经过轧制,蜕变为优质线材“飞”向全国。而生产过程中的废渣、废水、余热被“吃干榨尽”、循环利用。这一场景生动展现了山西安泰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安泰集团)从单一焦化企业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特钢产业聚集区的转型之路,也是“链式发展”模式的成功实践。
自2023年成为省级特钢材料产业链“链主”后,安泰集团按下了转型升级“加速键”。通过延链、补链、强链,集团推动资源高效汇聚:一方面锻造“人才链”,深化产教融合,攻克了900毫米以上大规格H型钢等关键技术;另一方面抢占“智”高点,建设智能工厂,并依托高线大盘卷生产线,填补了高强度冷镦钢、锚链钢等空白。产品应用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贵州“天眼”等国家重点工程,汽车用钢成功通过IATF16949认证并投放市场。
安泰集团的实践是山西推动工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这场深刻的产业突围战中,众多企业围绕转型升级的时代课题,紧盯行业先进水平,致力于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等重大关系。它们突出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加快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向工艺先进化、产品高端化、品牌知名化、产业集聚化迈进,让老产业焕发出新活力。
这幅绿色转型的画卷亮点纷呈:山西安泰精品钢深加工“零碳”产业园加快建设,形成“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的集聚效应,培育千亿级特钢材料产业链;中晋太行炼化有限公司全球首套焦炉煤气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项目,以世界领先工艺率先蹚出了一条从碳冶金向氢冶金转变的低碳新路径;和顺银圣科技有限公司与太原理工大学共建产学研基地,成功突破高端硅钢级氧化镁这一“卡脖子”技术;灵石东方希望将金属镓年产量大幅提升至120吨,成为国内最大的单体生产企业。今年我市新认定11户企业为市级绿色工厂,其中8户获评省级绿色工厂……
集群跃升 织就工业产业新图景
作为国家经济命脉所系的制造业,亦是晋中“经济版图”上最生动的影像。这座山西老工业基地,正以“专业镇”为引擎,推动纺机、液压等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跃升,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
走进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经纬智能公司)锭子厂的无尘车间,工业机器人灵活舞动,10余个零部件在全自动生产线上精准流转——上下料、压装、在线检测一气呵成,装配精度达0.01毫米。
“这条智能生产线让锭座结合件日产量提升50%,合格率稳定在100%。”该厂副厂长刘海军指着高速运转的设备介绍道。曾依赖手工装配导致质量波动的生产难题,如今被精准的自动化操作彻底破解。
经纬智能公司,作为全球唯一全流程棉纺设备供应商,正以“链主”姿态引领“中国纺机名城”建设。企业聚焦“数智化、绿色化、高端化”,年研发投入占比超6%。该公司通过攻克“磁悬浮单锭驱动”等关键技术,实现万锭用工降至10人,节能效率提升15%。另外,公司投资5亿元打造的智能工厂,使零件加工精度达0.005毫米级,订单交付周期缩短25%,成为行业内的“灯塔工厂”。
通过构建“龙头引领、政企协同、创新驱动”的质量强链模式,经纬智能公司带动150余家配套企业协同发展,拉动区域就业5000余人,年产值超10亿元。
在晋中,液压的“招牌”同样家喻户晓。太重集团榆次液压工业有限公司作为液压行业的“排头兵”,“榆液”品牌已成为行业标杆,其标准被纳入国家标准和高校教材。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卫星发射等国家重大工程。目前,该公司正通过油缸、“四轮一带”等项目,带动全市铸造、机械加工产业提档升级。
一镇带一方,一方促全盘。以经纬纺机、太重榆液为双引擎,建设纺机液压镇,形成“扭抱缠绕”的产业格局,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耦合。
扬优成势 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在祁县红海玻璃公司,工人手持吹杆,从窑炉中挑出火红的玻璃熔液,借助模具与气息,几分钟内,一件晶莹剔透的玻璃器皿便“一气呵成”。这不仅是百年技艺的传承,更是我市专业镇产业活力的生动写照。
祁县,这个“吹”出来的特色产业镇,已形成产品种类齐全、技术领先、产业链完整的玻璃器皿产业集群。目前全县拥有玻璃器皿生产企业50户,年产能达25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玻璃器皿之都”。
专业镇作为产业集聚区,正成为富民强市的重要载体。“十四五”以来,我市围绕特色产业实施分级培育,构建起省、市、县三级专业镇发展梯队。目前,已形成太谷玛钢、祁县玻璃器皿、平遥牛肉和推光漆、榆次纺机液压等4个省级专业镇,认定了12个市级专业镇。这些专业镇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祁县玻璃器皿占据全国六成人工吹制市场份额,其中高脚杯占比超八成;
太谷玛钢的管件、电力金具、沟槽管件分别占据全国市场的2/3、4/5和1/5;
平遥牛肉年加工能力达3万吨,推光漆器年产量30万件,已作为“国礼”走向世界……
2025年,晋中产业生态持续优化,新增链上企业2户,现有省级重点产业链企业71户,其中“链主”企业3户、“链核”企业12户。吉利乘用车完成技改即将量产,尚太锂电四期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新泰钢铁申报行业规范企业取得进展。
市场开拓成效显著,我市组织12个县的38家企业参展第三届省专业镇博览会,接待游客、采购商等超万人(次);累计搭建公共服务平台37个,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晋中市平遥牛肉保护和发展条例》的编制工作积极推进,以地方立法护航产业发展。
征程万里,步履不停。晋中制造业正把握机遇,乘风而起,驶向更加壮阔的未来!
记者 闫淑娟